发布时间:2022-09-23 19:10:20 浏览::
除饮食及零售行业不景气,香港一些大型国际活动及赛事近期亦传来取消、暂缓乃至移至其他地方举行的消息,当地旅游业亦只能通过开拓本地游等方式增加生意。图为今年7月时一辆本地游巴士途径尖沙咀地区。《财经》记者 焦建/摄
“在平衡多方面因素之后,香港将进行一系列防疫措施政策调整。”9月23日下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主持“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时宣称,“政府对疫情趋势持正面态度。新措施(目的)是平衡风险及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下维持香港竞争力。”
当地将从9月26日起实施的新政策包括多个方面:经机场抵港旅客由目前的“3+4”检疫措施改为“0+3”,即取消已经实施近两年的酒店隔离检疫,另加3天居家医学监察;来港人士抵港后要进行核酸检测;未接种疫苗的香港居民亦可乘飞机回港等。
一系列被各界翘首以待的松绑政策公布前,在对入境人士采取放宽至“3+4” 酒店检疫方案基础上,以“吃四方饭”著称的中国香港特区何时将相关标准放宽,以此吸引外来资金、人才及游客等“活水”提振经济,已成为数月以来影响当地经济形势阴晴的核心因素。多位经济界重量级人士为求复关的频频发声,近日亦多次成为舆论热点。
在中国香港向外通关“开绿灯”热议背后,是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近期的判断当地疫情已逐渐回落,有空间调整入境或社交距离措施;而在金融、外贸等支柱行业难言景气之下,随着一系列“吊盐水”措施收尾,倚靠本地消费维持增长空间日益收窄。
经济持续承压,收入不达预期、开支持续上升,库房充盈的香港亦迎来较高赤字压力。“本财年可能录得逾千亿元(港币,下同)赤字,远高于年初预算案估算的563亿元,财政储备或会降至约8000亿元。”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此外,“随着环球息口上升及外围环境不断变差,预期今年香港经济录得负增长的机会非常高。”
9月20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港澳专场上,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曾表示: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后多次强调接轨世界与和内地通关并不矛盾。特区政府也根据香港疫情和全球疫情变化情况与香港的实际情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调整和优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特区政府做的这些调整无可厚非,也不需要去过度解读。”黄柳权指出。
平日游客集中的区域如尖沙咀和铜锣湾显得颇为冷清,售卖奢侈品如金饰的店铺经常出现职员数目比客人多的尴尬景象,是中国香港市道不太景气的几个现实缩影。
为稳定市场,香港自5月1日起实施“暂缓追讨欠租安排”,禁止业主通过法律行动向39个受疫情影响行业(包括食肆、零售店、娱乐场所、健身室、美容院等)商户追讨欠租。E星体育至7月底E星体育,该政策届满。一家名为Crostini的当地知名连锁饼店随后不久宣告结业,相关的闭铺消息亦不断传来。
按照当地餐饮协会相关人士提供的大致数据:目前目约有8000家食肆收到业主“追租”律师信,占全港食肆5成至6成。尽管大部分业主愿意商讨减租或分期交租,可仍有2000家至3000家食肆未能取得共识。
除饮食及零售行业,一些原本在香港举行的大型国际活动及赛事近期亦传来取消、暂缓乃至移至其他地方举行的消息,例如香港田径总会曾一度传出要取消今届渣打马拉松E星体育,世界龙舟锦标赛则已确定移师至泰国进行。
更值得关注的,则是一些与香港经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变化趋势:据香港总商会近日的一项调查,接近三分一大型企业有计划或已把部分业务撤离香港;在金融业领域,新加坡等地近日亦不断在中国香港采取针对性的挖走投资者和人才的一系列措施。
为此,多位业界人士近日纷纷呼吁,香港应尽快制订透明和清晰的“复常”路线图,让活动主办单位和业界及早能做好部署,以确定性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
“香港倚仗内地庞大市场,人民币结算等发展蓬勃,外地难望项背。但短期而言,未能自由通关,始终是金融业寻求复苏、吸引人才的桎梏。长远来看,政府更要展示堪比对手的视野,做好产业规划,才能引领行业在重重挑战之中,开创新篇章。”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亦指出。
按照相关各方此前预期,即将举行的金融峰会、国际7人榄球赛及金融科技周等活动,将成为相关政策放宽的节点性活动。随着一系列人士通过特殊免检安排入境,香港将加速接轨国际步伐、发挥其联通世界的角色。
入境检疫要求放宽至最初各界预期的“0+7”直至最终落地实施的“0+3”,意味着相关人士入境后无须在酒店检疫,只需进行3天医学观察。从8月起放宽入境检疫安排的“3+4”方案实施效果看,目前入境旅客的确诊总数占近期香港整体确诊总数的比率约为2%左右。
就疫情现状而论,9月19日,包括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等多位专家则共同撰文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14日为止,粗病死率为0.59%E星体育。从6月起疫情已转由Omicron 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粗病死率已经下降至0.097%,可称为第六波疫情。
在此基础上,这些专家分析应逐渐放宽复常的原因是:当地市民已接种一针疫苗的接种率已达93.9%,加上自然感染,目前香港应超过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此外,在有了抗病毒药物后,6月起染疫粗病死率及有效繁殖率较前几波低,且已在当地扎根及成为风土病。
9月22日,在特区政府的一系列防疫措施正式阶段性调整前,面对专家及业界的前述一系列呼吁与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已经向外放出信息:“政府非常重视专家意见,专家意见与政府和市民的方向都一致。政府在医疗系统能够复常下,会考虑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复常的力量,两方面没有矛盾,无论是‘0+3’或‘0+0’任何方案政府都会考虑。”
当日,香港公布单日新增5990宗新冠确诊个案,其中163宗为输入个案。目前仍有逾二千名病人在公立医院留医。这或许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在一系列政策选项中,香港特区政府并未选择更为宽松“0+0”等入境防疫方案。
随着新增数字持续下降,相关部门亦正准备开始着手调整服务,逐步恢复向市民提供暂停多时的部分非紧急医疗服务(整体而言,疫情令当地公立医院体系的非紧急服务缩减了3成)。
“输入个案并未影响本地的疫情,没有为公共医疗系统带来额外压力,所以认为存在撤销入境强制检疫的空间。”卢宠茂在9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
从9月26日起,经机场抵港旅客由目前的“3+4”强制检疫措施改为“0+3”,即取消已经实施近两年的酒店隔离检疫。图为2021年相关政策调整前经香港机场入境时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检测及隔离。《财经》记者 焦建/摄
整体而言,确诊数居高不下及疫苗接种比率有上升空间,是此前香港权衡是否加速向外通关的两大制约。时至秋冬,流感和新冠病毒是否会出现夹击或后者再次出现新变种病毒,仍是未知之局。
在此背景下,香港目前的政策主旨是通过尽快恢复8成左右的医疗服务,给经济增长及对外连接带来新空间。如想继续加快速度复常,疫苗接种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能够让疫情不会海啸式大规模上升,医疗系统亦能够维持服务,疫苗接种功不可没。”卢宠茂称,“虽然本港接种率上升,但‘一老一幼’第三针疫苗接种率仍须提高。”
自2021年2月底起开始接种新冠疫苗至今,香港仍有约6%人口未曾接种任何新冠病毒疫苗。对于现状,前述专家亦指出目前方针应以保护未接种者,防止公营医疗崩溃及提高接种疫苗为主,如患者病情好转即可出院、任何公立或私家医院均可于门诊或住院医治新冠病人,但须逆向隔离保护未打针者,以及尽快落实新一阶段的疫苗通行证等。
在这样的基础性共识之上,为让防疫与经济发展之间逐步取得平衡,做好放宽入境配套安排的细节以便让通关不出乱子,政府与学界的关注点仍有一定差别。
例如,在考虑“0+3”或乃至“0+0”等不同方案时,态度积极的建言者们认为香港已有条件实现以检测代替入境隔离方案,甚至更为进取的完成疫苗接种后便不用隔离、检测的“一步到位”方案。如此可节省商务等人士在上机前及到港后的一连串检测时间成本,才能真正增强其来香港的意愿。
而按照从9月26日起实施的新安排,抵港人士可回家或入住自选的酒店,抵港接受检测后可自选交通工具回家及到酒店,毋须在机场等候结果,但疫苗通行证会赋予“黄码”,不能进入主动核查的表列处所,包括食肆及酒吧。在完成3日医学监测后,才可根据第3日的阴性结果,变为“蓝码”。
与“0+0”等方案相比,政策实践的考虑与调整则要更为复杂。按照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年7月的表述,香港的整体防疫政策要考虑5点因素:1、不躺平,控制确诊数字;2、以科学精准的方法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3、平衡风险和经济动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维护民生活动和香港的竞争力;4、减重症减死亡,防止轻症变重症、重症变死亡;5、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老幼和长期病患者。
为降低各界对相关政策尺度的预期,特区政府近日亦多次指出会“有序”推进开放行业新闻,需确保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混乱,不走回头路。时至9月23日下午,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则宣称,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的五大防疫政策包括以下方面:不躺平,控制确诊数字,确保医疗体系的负荷力;减重症,减死亡;保护高风险人士,包括“一老一幼”及长期病患者;以科学精准识别不同风险级别人士;平衡风险与经济动力。
亦有态度较为审慎的专业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此前“3+4”的安排并未出现大量境外输入个案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境外旅客到港总数增加不多。在实施“0+3”方案后,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本地居民增加出游后返回会否带来确诊数字的大规模增。